壓力爆表自律神經失調!「紅光療法」平衡正副交感神經

你是否曾經想過,為什麼有時候光線會讓你莫名其妙地心跳加速、產生壓力,或是突然讓你感到超級放鬆?為什麼適當的燈光可以讓你工作效率飆升,但過度明亮的環境卻讓你焦躁不安?這些現象其實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有趣的問題,並解釋為什麼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對我們的健康如此重要。

一位年輕女子坐著,低頭雙手抱住頭部,顯示出焦躁不安的情緒。
示意圖翻攝自 Pexels

什麼是「自律神經失調」?

在了解「自律神經失調」之前,我們需要先認識「自律神經系統」。這是一個不受大腦直接控制的神經系統,負責調節全身的血液循環、內臟器官以及免疫系統。它掌控了身體的基本功能,如呼吸、心跳、排汗、體溫調節、生殖和分泌等。自律神經系統分為兩個主要部分:「交感神經系統」和「副交感神經系統」。交感神經系統負責「戰鬥或逃跑」,當面對壓力或威脅時,它幫助我們的身體準備應對挑戰;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則負責「休息和消化」,幫助我們放鬆和恢復。這兩個系統需要保持平衡,以確保身體的正常運作。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,就會引發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影響整體健康。

一位坐在空蕩餐桌旁的男子,用手遮住臉,表現出疲憊或壓力的情緒。
示意圖翻攝自 Pexels

「壓力」如何造成自律神經失調?

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環境中,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將長時間處於活躍狀態。即使我們不覺得感受到壓力,身體仍會透過釋放壓力荷爾蒙來應對,長期下來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。儘管如此,壓力並非全然負面。當我們面臨新挑戰時,人體會本能地產生壓力反應,幫助我們適應環境,驅使我們採取行動。然而,如果壓力持續存在且缺乏適當的放鬆,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,使我們過度依賴「戰鬥或逃跑」反應,最終影響身心健康。

講電話時表現出極度壓力和沮喪的男子。
示意圖翻攝自 Pexels

「光」可能也是壓力源,但「紅光」可幫助我們放鬆

我們需要意識到,壓力不僅來自事件或身體反應,也可能來自我們周圍的環境。「」就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境壓力源。光線會影響我們體內的激素分泌,進而調節清醒和睡眠。「皮質醇」在白天會幫助我們保持警覺,而「褪黑激素」則會在晚上幫助我們放鬆入睡。

研究顯示,在一天中的特定時段接觸特定光線,會影響這兩種激素的產生。夜間的光線變化會影響睡眠,尤其是藍光,因為它會刺激產生皮質醇並抑制分泌褪黑激素分泌 [1]。然而,研究證實,紅光對激素的影響遠小於藍光 [2]

更重要的是,紅光有助於促進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化,幫助我們放鬆,並減少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風險,使得「紅光療法」成為一個非常棒的選擇!

一名在紅色燈光下微笑的捲髮女孩,看著眼前的男子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讓紅光療法平衡你的自律神經系統,擁抱健康生活!

日常環境中的光線會讓我們的壓力反應系統保持活躍。天黑後使用「紅光療法」將有助於維持自然的晝夜節律,並平衡自律神經系統。一般來說,天黑後應避免強光,並在睡前 2 到 3 小時讓環境保持盡可能的黑暗。雖然在現代生活中做到這點並不容易,但這正是紅光療法成為促進放鬆和改善睡眠的絕佳替代方案的原因!

睡前坐在床上喝水的黑髮女子,背後的窗簾遮住光線,房間相當昏暗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參考資料:Joov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