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要喝多少水?很多人沒發現「喝錯時間睡不好」

你有沒有曾經因為忙碌而忘記喝水,直到口乾舌燥才驚覺自己已經很久沒補充水分了?或者,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自己喝水不夠,卻又不確定每天到底該喝多少才好?喝水這件看似簡單的日常習慣,其實藏著許多影響健康的關鍵細節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帶你了解喝水的好處一天要喝多少水正確的飲水方式,以及喝太多或太少水可能帶來的影響,讓你更聰明地補充水分,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態!

喝水的好處包括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維持皮膚健康、幫助消化、提升專注力、改善情緒和壓力、調節體溫、心血管健康、提升免疫力、保護關節肌肉,以及腎臟健康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喝水的重要性

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,約占人體總重量的 70%。從細胞運作到器官功能,都仰賴充足的水分來維持正常運作。每天喝水的好處包括:

  • 促進新陳代謝:水能幫助身體運送養分、排除廢物,讓代謝運作更順暢。
  • 維持皮膚健康:充足的水分能讓皮膚保持彈性,減少乾燥與細紋產生。
  • 幫助消化與預防便秘:水能軟化糞便,讓腸道蠕動更順暢,降低便秘風險。
  • 提升專注力與腦部功能:缺水會影響腦部運作,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、頭暈等問題。
  • 調節體溫:透過流汗與呼吸排出熱量,幫助身體保持穩定的溫度。
  • 維持心血管健康:充足的水分能幫助血液循環,減少血液黏稠度,降低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  • 提升免疫力:水能幫助身體排毒,維持淋巴系統的正常運作,提升抵抗力。
  • 保護關節與肌肉:關節軟骨主要由水分構成,適量喝水有助於減少關節摩擦,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。
  • 促進腎臟健康:水能幫助腎臟排出毒素,降低腎結石與尿道感染的風險。
  • 改善情緒與減少壓力:脫水可能會影響情緒與焦慮感,適量補充水分有助於穩定心情。
一天要喝多少水的兩種計算方式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人一天要喝多少水?

喝水的需求因人而異,但一般建議每天飲用 2000 至 2500 毫升的水,大約是 8 至 10 杯水。不過,也有更精確的計算方式:

  • 體重每公斤約需 35 毫升的水,例如 70 公斤的人,每天應喝約 2450 毫升(35 * 70 = 2450)。
  • 另一種算法是(身高 + 體重) × 10 毫升」,例如身高 170 公分、體重 70 公斤的人,每天建議飲水量約為 2400 毫升(﹙170 + 70﹚* 10 = 2400)。

此外,以下因素也會影響你對水分的需求:

  • 運動量:運動時流汗較多,需額外補充水分。
  • 氣候:炎熱或乾燥環境會加速水分流失。
  • 體重與年齡:體重較重或新陳代謝較快的人需要更多水分。
  • 飲食習慣:高蛋白、高鹽分或高糖飲食會增加身體對水的需求。
正確飲水方式能幫助身體更有效吸收水分,避免暴飲。一整天應分次補充,每隔 1-2 小時喝水,早晨先喝溫水,飯前半小時飲水助消化,運動前中後適量補充水分,並避免夜間大量喝水以維持良好代謝與睡眠品質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正確的喝水方法

正確的飲水方式能讓身體更有效吸收水分,而不是一口氣灌下大量的水。以下方法能幫助你正確補充水分:

  • 早晨先補水:起床後喝一杯溫水,有助於喚醒身體機能。
  • 分次補充: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,每隔 1 至 2 小時就喝一小杯水。
  • 避免暴飲:一次喝太多水,腎臟來不及代謝,可能導致加速排尿水腫低血鈉症
  • 飯前半小時喝水:可幫助消化,但飯後馬上大量飲水可能影響消化液分泌。
  • 運動前中後適量補充
    • 運動前 30 分鐘可喝 300 到 500 毫升的水,補充水分。
    • 運動中每 15 到 20 分鐘可適量補充 100 到 200 毫升的水,避免脫水。
    • 運動後 30 分鐘內補充約 500 到 700 毫升的水,幫助身體恢復。
  • 盡量在白天喝水:晚上大量飲水可能導致頻繁夜尿,影響睡眠品質。
一名年輕女子坐在陽光明亮的玻璃窗前,一邊使用筆電、一邊喝水,展現健康的生活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喝水上限?太多會中毒嗎?

水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,但過量飲水可能導致「水中毒」,也稱為低血鈉症。當體內的鈉濃度過低時,細胞會因為吸水過多而腫脹,這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,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。

雖然具體的安全飲水量會因個人體質和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,但一般建議每日的水攝取量約為 2000 至 3000 毫升,並根據身體的實際需求來調整,保持適量補充水分,才是最健康的方式。

水喝太少容易造成疲勞與注意力下降、便秘與腎結石、皮膚乾燥老化、增加心血管負擔、尿液變黃與異味,以及眼乾口乾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水喝太少會怎樣?

長期水分攝取不足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,例如:

  • 疲勞與注意力下降:身體缺水會讓血液變得濃稠,影響氧氣與養分的輸送。
  • 便秘與腎結石:水分不足會讓糞便變硬,也容易讓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,增加腎結石的風險。
  • 皮膚乾燥與老化:缺水會降低皮膚的水分含量,使皮膚失去光澤與彈性。
  • 增加心血管負擔:血液循環變慢,可能導致血壓升高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  • 尿液變黃與異味:水分不足會讓尿液變濃,顏色偏深且可能有異味。
  • 口乾舌燥與眼睛乾澀:缺水會降低唾液與淚液分泌,導致口腔與眼睛乾澀不適。
一名金髮女子疲憊地趴在桌上,手握著一杯外帶咖啡,杯子上有一個皺眉的表情圖案,象徵疲勞與可能的脫水問題,暗示飲料無法完全替代白開水來補充水分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喝飲料算喝水嗎?

很多人喜歡用茶、咖啡或含糖飲料來取代水,但這些飲品真的能補水嗎?

  • 無糖茶類與黑咖啡:雖然含有水分,但茶與咖啡因為有利尿作用,可能會讓你流失更多水分。
  • 含糖飲料與運動飲料:含糖飲料會影響血糖穩定,長期飲用還可能導致肥胖或其他代謝問題。
  • 酒精飲品:酒精會加速身體排水,導致脫水現象。

最好的補水選擇仍然是「純水」,但如果不喜歡白開水的味道,也可以嘗試加入檸檬片薄荷等天然風味來增加變化。

喝水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,更是影響健康的關鍵習慣。適量且正確地補充水分,能幫助身體維持良好運作、提升專注力、保持肌膚彈性,甚至預防多種疾病。現在就開始養成規律的喝水習慣,讓身體感受水帶來的好處吧!

一名年輕女子運動後站在戶外,肩上掛著毛巾,手持礦泉水瓶喝水,開心微笑,展現健康與活力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參考資料:醫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