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壓力中自救!冥想9招「有效抗焦慮」

嘿!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讓我們感到壓力山大的時刻,對吧?無論是工作、學業還是生活中的瑣事,心情偶爾會感到沮喪或焦慮。其實,「冥想」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心、重拾內心的平靜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介紹 9 種常見的冥想方式,讓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。無論你是冥想新手還是已經有冥想經驗的老手,都能在這些方法中找到有幫助的技巧!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從冥想開始,找到屬於你的心靈出口吧!

imetta 療癒我 的創辦人 Edward Liu 介紹了 9 種常見的冥想方式,並分享冥想如何幫助我們提升大腦健康!想了解更多冥想技巧與健康秘訣,歡迎前往 YouTube 頻道「艾德健康」,一起學習更多冥想方法,讓身心更加平衡!

無為法

日文中稱為 「座禪」。練習時,一開始要讓身體一點一點地放鬆,細細感受每個部位的鬆弛感。雖然是放鬆的狀態,但意識要保持清醒,不陷入昏沉。

接著,專注於感受身體的變化,感受的深淺無需強求,只要持續練習,時間久了,自然會體會到更多微妙的感覺。有時候,注意力會隨著感受移動,一下出現在腹部,一下出現在頭部,但最終都要將意識溫柔地帶回當下的體感

當發現念頭浮現、試圖將我們拉走時,不需要抗拒或批判,而是練習「看到 → 鬆掉 → 放掉」,讓念頭自然消散,回歸平靜。

專注冥想

「專注冥想」是透過重複念誦簡單詞語或咒語來集中注意力的冥想方式。常見的像「」、「Om」這樣的傳統梵文咒語。透過重複的詞語,我們能幫助自己排除外界的干擾,專注於當下,讓心情變得更穩定。

體感冥想

「體感冥想」是關注身體的感覺,讓我們透過覺察身體的各個部位,來加深對當下的專注。在這個冥想過程中,你可以注意到呼吸的流動、身體接觸到地面的感覺、甚至是空氣的溫度變化。這樣的冥想幫助你更加敏銳地察覺自己的身體,也讓你的心靈放鬆,專注於當下的感受。

自我探索

「自我探索」的目的是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緒、想法和行為。這時候,你要觀察自己的內心活動,無論是焦慮憂鬱,還是其他情感,並且不對這些情感進行評價或反應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,也能學會如何釋放不需要的情緒。

冥想引導

如果你是冥想的初學者,「冥想引導」會對你非常有幫助!在冥想引導中,你會跟隨冥想老師或者錄音的引導語,透過聽覺指引來進行冥想。這不僅能幫助你放鬆,還能讓你集中注意力,無需擔心冥想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或分心,對於剛開始練習冥想的人來說非常適合!

觀想

在冥想中,你需要在腦海裡想像一個具體的世界,視覺化一些放鬆的場景,比如大海森林溫暖的陽光,或是任何快樂的時光等等。這些畫面幫助你的心靈平靜下來,並且讓你能夠更深入地覺察自己內心的感受。這不僅能放鬆情緒,還能提升對內在世界的敏感度。

移動冥想

有些人可能不太適應靜態的冥想,這時候「移動冥想」就能派上用場了!移動冥想結合了身體運動,像是瑜珈太極,甚至是行走冥想。你需要在動作中保持覺察,集中注意力在每個動作上。透過移動冥想幫助你在活動中放鬆,同時也能鍛鍊身體,促進身心的和諧。

正念冥想

「正念冥想」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一種冥想方法,正念冥想的核心是「活在當下」。你需要完全覺察自己當下的經驗,無論是想法、情緒還是感覺,都要坦然接受。這個過程中,你不會對這些念頭進行評價,而是標註它們,例如「這是焦慮」或「這是希望」,並觀察這些念頭的來源與變化

這樣的冥想能幫助你減少內心的過度反應,學會以更冷靜的心態對待一切。

愛的冥想(Metta)

「愛的冥想」是一種源自佛教的冥想,目的是透過慈悲與愛的力量,提升心靈的寬容和善意。在愛的冥想中,你會默念一些句子,如「願我快樂」、「願他快樂」,並將這份愛心逐步擴展到自己、家人、朋友,甚至是陌生人,最終到達那些與你有矛盾或不和的人。這不僅能促進你與他人的情感聯繫,也能幫助你培養更多的同情心和寬容。

一名女子打坐冥想,專注於當下的冥想練習,提升身心健康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