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樓梯突然喘不過氣?恐是「氣胸前兆」 伴2症狀立即送醫

想像一下,你的肺就像一顆氣球,應該充滿空氣才能順暢呼吸。但如果氣球破了一個小洞,空氣洩漏到不該去的地方,會發生什麼事呢?「氣胸」就是這樣的狀況,氣胸可能讓你感到胸悶、呼吸困難,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!

這篇文章將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了解氣胸的成因、症狀和常見治療方法,並教你該如何預防,讓你或你的家人能夠及早發現、妥善處理,減少健康風險!

氣胸是指空氣進入肋膜腔,導致肺部受壓而塌陷。通常是因為肺部組織破裂,使氣體從肺內逸出至胸膜腔所致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什麼是氣胸?

氣胸(Pneumothorax)就是肺部外圍的肋膜腔裡意外跑進了空氣,結果讓肺沒辦法完全擴張,呼吸變得困難。就像一顆「漏氣的氣球」,空氣跑錯地方,壓迫到肺,影響正常呼吸。

氣胸主要分成幾種類型:

  • 自發性氣胸:沒受傷卻突然發生,通常出現在瘦高的年輕人,或者本來就有肺部疾病的人。
  • 創傷性氣胸:因為外傷造成,比如車禍、跌倒、或被刺傷,導致空氣進入胸腔。
  • 張力性氣胸:最嚴重的一種氣胸,空氣一直進來卻出不去,壓迫到肺和心臟,可能導致嚴重後果,需要緊急處理。
造成氣胸的主要原因,包括肺部結構異常(如肺大疱)、肺部疾病、外傷(肋骨骨折或胸部受到撞擊)、壓力變化(如潛水、爬高山、搭飛機),以及吸菸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什麼原因會造成氣胸?

氣胸通常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:

  • 肺部結構異常:有些人的肺部天生比較脆弱,像是肺大疱(類似肺部的小氣泡)破掉,就可能導致氣胸,這在瘦高的 15~25 歲男性身上特別常見。
  • 肺部疾病:如果本來就有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、肺結核、肺癌等肺部問題,肺組織變得較脆弱,更容易發生氣胸。
  • 外傷肋骨骨折、胸部受到撞擊,甚至是一些醫療處置(像是插管),都有可能讓空氣意外進入胸腔。
  • 壓力變化:快速的氣壓變化也可能引發氣胸,比如潛水、爬高山、搭飛機,當外部壓力變化太快,肺部可能一時適應不過來。
  • 吸菸:有研究顯示,吸菸的人發生氣胸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高很多,因為吸菸會破壞肺部組織,讓肺更容易出問題。
氣胸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突發性胸痛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咳嗽、嘴唇或皮膚發紫、血壓下降和心跳加快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如何知道自己氣胸?

如果發生氣胸,身體通常會出現一些症狀,包括:

  • 突然胸痛、胸悶:多數人會感覺一側胸口突然刺痛或悶痛,有點像被針扎或壓住的感覺。
  • 呼吸變困難:輕微時只是覺得吸氣不順、胸口悶悶的,但嚴重時可能會喘不過氣。
  • 咳嗽:有時會突然乾咳,但不會有太多痰,或是無痰。
  • 嘴唇或皮膚發紫:如果氣胸比較嚴重,可能因為缺氧,導致嘴唇或指尖發紫。
  • 血壓下降、心跳變快:特別是張力性氣胸(最嚴重的一種),會讓心跳加快、血壓降低,甚至有生命危險,這時候必須立刻就醫!
醫生向病人解釋胸部 X 光片,指出可能的肺部異常或氣胸跡象,透過影像診斷協助確認病情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氣胸要怎麼治療?

氣胸的治療方式會依照嚴重程度來決定,常見的治療方法有:

  • 休息與觀察:如果氣胸範圍很小,醫師可能會建議多休息、少用力,讓身體自己慢慢吸收這些氣體,通常不用特別處理就會恢復。
  • 氧氣治療:吸氧可以加速體內多餘空氣的排出,讓肺部快點恢復正常。
  • 胸腔穿刺抽氣:如果氣體積太多,醫師可能會用針頭把胸腔內的氣抽出來,減少對肺的壓迫,讓你比較好呼吸。
  • 胸管引流:嚴重的話,醫師可能會在胸口放一根細管子,持續把空氣排出,確保肺部可以順利重新膨脹。
  • 手術治療:如果氣胸一直反覆發生,或是情況很嚴重,可能需要用胸腔鏡手術修補破掉的地方,降低再次發作的機率。
預防氣胸的方法,包括少抽菸(最好是戒菸)、控制肺部疾病(治療與追蹤)、避免會造成胸口撞擊的運動與活動,以及避免會造成劇烈氣壓變化的活動(如潛水或爬高山)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如何預防氣胸?

雖然不是所有的氣胸都能預防,但你可以透過一些方法降低發生的機率

  • 少抽菸,最好戒掉:吸菸會讓肺部變得更脆弱,增加破裂的風險,特別是瘦高的年輕男性更要注意。
  • 避免劇烈的氣壓變化:如果你喜歡潛水或登高山,記得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,避免讓肺部承受太大壓力。
  • 控制肺部疾病:如果有慢性肺病,一定要定期追蹤、積極治療,不要讓肺部狀況惡化。
  • 注意運動安全:避免容易撞擊胸口的活動,像是拳擊、足球或極限運動,降低肺部受傷的風險。

氣胸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,但只要及時發現、妥善治療,通常都能完全康復。如果你有突如其來的胸痛或呼吸不順,千萬別忍耐或拖延,一定要盡快去看醫生!

另外,如果你是氣胸的高風險族群(像是瘦高的年輕人有肺部疾病史,或是長期吸菸者),平常更要好好照顧自己,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。畢竟要呼吸順暢,生活才會輕鬆,一起守護自己的肺吧!

一名年輕女子在戶外深呼吸放鬆,享受新鮮空氣,專注於呼吸訓練與身心健康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參考資料:全民健康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