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血管病42分鐘奪一命 「紅光療法」有助腦中風恢復

根據衛福部統計,腦血管疾病已成為臺灣十大死因中的第 5 名,2022 年更奪走了 1.2 萬條寶貴生命,平均每 42 分鐘就有 1 人因腦血管疾病逝世 [1]。腦中風來得毫無預警,不但可能瞬間改變個人,甚至整個家庭的生活,還可能帶來漫長的復健挑戰與不確定的康復過程,甚至危及生命。然而,「紅光療法」為腦中風患者帶來了新希望!除了能有效緩解疼痛、加速肌肉恢復之外,研究顯示紅光療法還能顯著縮短康復時間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造成腦中風的原因、症狀與常見的治療方式,並了解紅光療法如何幫助中風患者更快速恢復腦部健康,讓生活重新步入正軌!

一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子顯得身體無力,可能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,左側身體僵硬、臉歪嘴斜,旁邊有一名女子協助推輪椅。
示意圖翻攝自 Adobe Stock

什麼是「腦中風」?

腦中風」是指腦部血液供應受阻(缺血性)或血管破裂(出血性),導致大腦功能受損,進而影響行動、語言能力和日常生活。腦中風多與心血管疾病相關,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動脈硬化、遺傳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,如抽菸和酗酒。中風前兆與症狀視受損部位而異,通常為手腳或臉部無力發麻、臉歪、口齒不清、視覺異常、頭痛或眩暈,以及平衡能力下降等。由於腦細胞對缺氧極為敏感,若延誤治療,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。

一位男子捂著頭,呈現頭痛或頭暈的狀態,背景顏色扭曲模糊,代表中風或腦部疾病的徵兆。
示意圖翻攝自 Adobe Stock

如何預防與治療「腦中風」?

預防腦中風應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建立。如果不幸發生腦中風,治療的目標則是穩定病情並盡量減少大腦損傷,隨後進行長期復健以恢復正常生活。主要的預防與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幾種:

  • 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:減少攝取鹽分和糖分,維持血壓、血脂和血糖正常值,增加運動提升整體健康,同時戒菸戒酒,以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。
  • 藥物治療:根據醫生指示使用血栓溶解劑、抗血栓藥物、抗凝血藥、降壓藥、降脂藥等來穩定病情。
  • 手術治療:針對出血性中風,可能需要手術止血或修補破裂的血管。
  • 物理治療:強調恢復肢體功能,透過運動來改善肢體僵硬與麻痺。
  • 語言治療:針對語言功能受損的患者,進行語言復健。
  • 職能治療:協助患者重新學習日常生活技能,如穿衣、進食等。
  • 紅光療法:透過紅光促進血液循環、細胞再生以及強化肌肉組織,有助於加速腦部恢復與減輕疼痛。
醫護人員握著坐在輪椅上的中風患者的手,顯示康復過程中醫療照護和支持的重要性。
示意圖翻攝自 Adobe Stock

「紅光療法」如何幫助腦中風患者?

一項研究顯示,「紅光療法」對中風患者有多種益處,包括增加中風患者的肌肉纖維、延緩痙攣性肌肉疲勞的出現時間以及減輕疼痛,這些效果在健康的人與運動員身上同樣獲得了證實 [2]。另一項研究指出,中風後不久使用光療法可促進產生新神經元、減少發炎和改善粒線體功能,這些對於改善中風結果都非常重要 [3] [4]。最後,研究證實近紅外光療法能提供神經保護,幫助中度至重度缺血性中風患者恢復,接受紅光療法的患者在一次治療後腦部功能顯著改善。治療時間範圍從 2 到 24 小時不等,平均超過 16 小時,根據前瞻性測量的 bNIH 評估,成功率達 70%,而對照組僅為 51% [5]

一名女子戴著眼罩接受紅光療法,可幫助緩解和恢復中風後的症狀,促進神經修復與康復。
示意圖翻攝自 Adobe Stock
 

總結來說,「紅光療法」為中風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,不僅能減輕疼痛,還能加速肌肉恢復和神經再生。這項療法結合了促進新神經元產生、減少發炎及改善粒線體功能的多重優勢,使患者的恢復過程更為順利。紅光療法不僅操作簡便,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也能無痛使用,無需經歷複雜的程序,使得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能更快速地獲得改善,恢復生活的品質。如果你或親友正面臨中風後的康復挑戰,不妨考慮諮詢醫師,將紅光療法納入治療計劃,幫助加速復健過程,重拾健康與活力!

參考資料:PlatinumLED Therapy LightsKaiyan Medical